我們日常在做工業產品設計時對于某些功能會設計對應的功能邏輯,需求做的多了,很多時候有些功能邏輯就會重復在做,久而久之就會形成“條件反射”啦。
一、字段限制
1、時間:對于時間我們一般會思考那些呢?第一,精度。一般來說時間我們會精確到分鐘(YY-MM-DD HH:MM)、精確到日(YY-MM-DD),消息一般會精確到分鐘甚至秒,對于一般的提交時間、創建時間精確到日就好了。第二,前端展示方式。例如消息時間的展示,web端一般展示格式一致,app端若時間為今年,則時間的展示會省略年份,若時間為今天,那時間的展示還會省略月和日。
2、字數限制:很多時候我們會設計文本輸入框,而文本輸入框伴隨著最常見的邏輯就是字數限制啦。字數限制多少沒有明確的定論,一般來講標題之類的限制32位或者64位就好啦,備注之類的限制256位或者512位,總之一點結合實際使用情況從32、64、128、256、512中選取一個值就好啦。
二、邏輯校驗
1、多端操作校驗:多端操作常見于我們的產品既有app端又有web端的情況,舉個例子,在web端和app端打開了同一個單據,其中app端刪除了這個單據,那么在web端再去操作這個單據的時候是不是需要報一個錯給用戶呢?
2、版本變更校驗:版本變更常見于我們的產品有多個版本且各版本的功能不同時或者說我們的某個付費功能到期時,舉個例子,現在有個產品有收票版(只有歸集發票的功能)和報銷版(可以歸集發票、提交單據發起報銷),當在報銷版操作單據功能時管理員沒有續費導致我的報銷版功能不能正常使用,那么此時的相關操作后是不是該給用戶報錯呢?
3、權限變更校驗:權限變更通常包括數據權限(某個用戶能夠查看哪些數據)和操作權限(用戶可以進行哪些操作),以操作權限舉個例子吧,例如我們的管理員在操作某個事務時,此時他的管理員權限沒了,以前他能操作的功能現在不能操作了是不是該給用戶報個錯呢?
三、及時反饋
及時反饋常見于用戶操作與我們系統設定的不同時的一種提示,我們常用的及時反饋有3種:前端文字提示、toast提示、彈窗提示。
1、前端文字提示:前端文字提示常用于我們在填寫表單時,前端會做一些簡單的邏輯校驗,若我們的操作與設定的不同,通常會在文本框下出現紅字提示。
2、toast提示:Toast提示一般用于提示用戶進行某項操作的結果反饋,例如我進行某項操作后toast提示操作成功,給用戶及時的反饋可以直觀告訴用戶自己的操作是否被執行。
3、彈窗提示:彈窗提示一般用于二次確認或者阻斷性錯誤時的一種提示。例如我需要刪除某個東西,往往會伴隨著彈窗二次確認是否刪除。